出版伦理

《水处理技术》出版伦理


所有参与科技期刊出版过程的机构和个人,包括出版机构、作者、审稿人、编辑、读者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,应该尽职尽责,坚持最严谨的科学原则和评价标准,使期刊保持高水平的质量和严格的诚信审核。

《水处理技术》作为同行评议期刊,注重学术道德,弘扬创新精神;维护学术诚信,抵制学术不端;加强编辑和审稿队伍建设,恪守出版职业道德。

 

1. 编辑伦理

1.1 编辑部应该按照《水处理技术》的办刊宗旨和要求,客观公正地对稿件进行评审(包括邀请同行专家评审),公平、公正、及时地处理每一篇稿件,并根据论文的重要性、原创性、科学性、可读性、研究的真实性及其与期刊的相关性做出接受或拒稿的决定,提出修改意见,遴选符合本刊要求的高质量论文出版。

1.2 编辑部应合理利用“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”等工具对稿件进行甄别和检测,以避免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。编辑有责任避免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,对于复制比>20%的文章,可直接予以退稿;复制比为10%20%的文章,依据稿件质量及审稿人意见提出修改要求;复制比为<10%文章,可直接录用。

1.3 编辑不得受利益驱使干预同行评价,努力保证同行专家的独立评审,以确保同行评议的公平公正。

1.4 对本刊已经发表的论文,一经查实其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,编辑部将在本刊或本刊网站上刊发撤销发表该论文的声明,并删除相关数据库中该论文的数据,终止该论文的传播,消除不良影响。

1.5. 对于作者推荐的同行评议专家,编辑应核实其审稿人信息是否真实,并根据被推荐的评审专家的研究领域和专长,与作者是否存在利益冲突等情况决定是否采用被推荐的审稿人。如果作者要求回避某专家评审其稿件,并且这一要求是合理的,则编辑应给予尊重。

1.6 编辑在选取论文评审专家时,应尽量避免与作者为同一单位,不得选择署名作者作为审稿专家;编辑要确保所有审稿人及其同行评议的保密性,并客观公正地将审稿意见传达给作者。

1.7 编辑对作者的申诉应该慎重对待,并组织集体讨论或请评审专家重新审阅。编辑应保证学术研究及审稿过程公证、透明,在必要时及时修正和勘误。 

1.8 在编辑、校对过程中,如发现投稿文章存在抄袭、剽窃行为,应对此类作退稿处理;如发现造假行为,本刊编辑部也将进行退稿处理,同时发布文献不端行为公告并通知作者所在科研机构。

 

2. 作者伦理

2.1作者应确保所投稿件内容真实可信,符合我国的相关法规及政策要求。

2.2作者投稿时必须作出所投稿件无学术不端行为(如一稿多投、重复发表、署名不实、抄袭剽窃、弄虚作假、虚假注释、引用他人著述未注明出处等)的承诺。

2.3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保证稿件内容(数据、作者资料)的真实性、无一稿多投,不涉及保密问题,署名无争议等。

2.4作者署名原则上按贡献大小排序,由论文署名作者共同商定,并在投稿时确定。坚决抵制无实质性学术贡献者在论文上署名论文作者原则不能超过6位。一经录用,第一作者不能更改。

2.5作者在投稿时应声明是否存在利益冲突。如存在利益冲突,应说明可能对其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所有经济利益。 必须明确承认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。稿件录用后,所有作者均应在《版权转让协议》签字。

2.6作者如果对评审意见、评审结果有异议,可向编辑部提交书面申述,针对每一条评审意见作出详细的解释和说明。

2.7该稿件不应同时在其他地方发表或提交给任何其他期刊,即严禁一稿两投。如发现,我刊将对已录用或或正在审稿、编辑等环节的稿件,作退稿处理;对已发表文章直接作撤稿处理。

2.8对于已发表文章,如确因严重错误需要修改,作者可以向编辑部提交修改申请,并详细列出修改原因,经编辑部审核后决定是否进行勘误或其他更正机制。

 

3. 审稿人伦理

3.1.评审专家应坚持公平、公正、保密、及时的原则对稿件做出负责任的审稿意见。说明文章内容是否符合《水处理技术》收录的要求,是否具有原创性和科学性。对整个审核过程保密。不得对作者的科研机构、地域、资历、民族等产生偏见或歧视,不得泄露作者的研究内容。

3.2当审稿专家与作者存在利益冲突时,为保证评审的公正性,审稿专家应及时向编辑部申明利益冲突,由编辑部决定是否应予以回避。

3.3当审稿人发现作者从事的研究和自己相近时,不得利用审稿便利压制或者贬低作者的论文。

3.4审稿专家应按照约定及时评审稿件,如不能按时评审返回,应及时告知编辑部并退审,告知原因,可推荐其他审稿人。

3.5 审稿人在审稿过程中,如发现投稿文章存在抄袭、剽窃行为,应直接告知编辑部予以退稿。

 


发布日期:2023-02-08    浏览: 1687